在减肥路上挣扎着的胖子骑行日志
作为市社会主义学校第六届民主党派新成员培训班的一员,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奉化溪口考察。到达溪口已是中午时分,匆匆用餐后,便往雪窦山进发。雪窦山素有“四明第一山”之誉,宋代仁宗皇帝曾梦游此山,因故取名为“应梦名山”。
自停车场拾级而上,就到了千丈岩瀑布,千丈岩瀑布落差为180余米,王安石《咏千丈岩瀑布》诗曰:“拔地万里青嶂立,悬空千丈素流分,共看玉女机丝挂,映日还成五色文。”而我们去时恰逢枯水,只看到涓涓细流,循岩而下,过于婉约,甚是可惜。
经飞雪亭上妙高台,此台三面临渊,据传是金山高僧佛印于宋元枯年间凿岩建造的。台上放眼望去,视野澄清空明,松樟翠竹奇峰怪石尽收眼底。回首可见,蒋介石所建2层别墅,自题《妙高台》匾额悬挂于楼前。别墅为中式建筑,中间是三开间两层楼,前有天井,上是阳台,有水泥回廊相连。据说是蒋宋夫妇的避暑之处。1949年蒋引退时,在楼下建电台指挥室,与南京互通消息,暗中操纵,以退为进。
雪窦山闻名之处还有雪窦寺。雪窦古刹是弥勒佛道场,在南宋时便被称为“天下禅宗十刹之一”。1984年,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赴朴初居士指定其为五大佛教名山。据说弥勒佛的原型——布袋和尚就出生于奉化,“常皤腹,孤身云游,杖荷一布袋,凡供身之具,尽贮袋中,随处偃卧,不拘仪轨,乞食乞物,悠闲自在。”因布袋刻不离身,被人称作“布袋和尚”,死后葬于城北封山(即今锦屏山)的中塔禅院。临终作《辞世偈》:“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时时示世人,世人皆不识。”据传布袋和尚常来风景秀美的雪窦山,并与雪窦寺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渊源。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,大佛高38米,佛像基座上有“人间弥勒”四个大字,是台湾高僧星云大师所题写。是海内外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大佛。远远望去,大佛金光闪闪甚是壮观,膝下正“抱佛脚者”亦甚众。
次日游览的景点,皆与蒋氏家族有关。当地导游介绍本地顺口溜:“解放全靠共产党,发财全靠委员长”。蒋氏文化对溪口当地经济推动作用从中可见一斑。
下车,入眼便是武岭仿古门楼,1929年兴建,门额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。过门楼后,大路左侧为文昌阁,蒋介石于1925年建的一处别墅,别墅外有水塔一座,当时尚无配备水泵,每逢用水,都要人力提水灌满。蒋介石称别墅为“乐亭”,并效仿《醉翁亭记》格式作《乐亭记》一篇。蒋介石和宋美龄回溪口,多次在此居住,现辟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展厅。展厅里有蒋宋夫妇各时代的照片、家具、钢琴等,站在展厅中央,四顾,遥想当年蒋宋夫妇琴瑟和鸣,蒋介石春风得意,挥毫作《乐亭记》;宋美龄风姿绰约,陶然弹琴以和之。
文昌阁下而入小洋房。小洋房是一幢背山临溪的西式楼房。1937年蒋经国从苏联归国后在此居宿。蒋经国原称为“涵斋”,当地人俗称小洋房。现为蒋经国的展厅,一楼正中有蒋经国书写的“以血还血”的碑文,此为纪念其母为日军飞机炸死而立,彰显抗日之决心。凭楼而望,远山青翠欲滴,近处剡溪静静流淌,甚是赏心悦目。
下了山,沿街而下,又拜访了蒋介石出生地玉泰盐铺及故居丰镐房,两处陈列了许多珍贵照片,内容涵盖蒋氏出生、家事、访亲、游记等各方面,不胜枚举,仿佛从中可以看到蒋介石儿时的刚强聪慧、青年时的意气风发,晚年时的叹息无奈。
门外的大街,小店遍布,叫卖声盈耳,繁华中令人忘却曾经的风云。回眸历史,已是沧海桑田。蒋介石一生虽然有其过失之处,但亦作出了一定贡献,是近现代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之一。只是不知,台北的一缕孤魂,在浓浓的乡愁中,何时方可得归故里?